
看着邻居家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山,张大爷蹲在自家地里捏着稀疏的玉米棒子直叹气。
种了十几年玉米,他始终没想通:同样的种子,同样的地,尿素没少撒,为啥自家亩产总是卡在900斤,比别人少了三四百斤?
这个谜团直到农技员老王来到他的地里,才被解开。
老王拔起一株玉米秆指着根系说:“老张,你这玉米光长个子不结粮,是典型的‘偏食症’! 尿素把苗催得高高的,但开花结果需要的磷钾营养却严重跟不上。 ”
尿素作为氮含量高达46%的肥料,确实是作物生长的“强心针”。 追施尿素后,短短几天就能看到苗情转绿、茎秆猛长。
但问题在于,尿素只提供氮元素,而氮主要管叶片生长。 就像人光吃米饭能饱肚,但长期不吃菜肉就会营养不良。
复合肥则不同,它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,比如常见的15-15-15配比复合肥,能同时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。 磷元素促进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,钾元素增强抗病抗倒伏能力,让籽粒更饱满。
张大爷的玉米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 往年他全部使用尿素,玉米前期长势旺盛,但到了结棒时期,由于缺乏磷钾元素,玉米棒子发育不良,籽粒不饱满。
今年他在农技员建议下调整了施肥方案:播种时用高磷钾型复合肥做底肥,苗期仅用尿素追一次绿。
这种调整带来了惊人变化。 往年秋天,张大爷的玉米秆高大但棒子小,亩产始终突破不了900斤。
今年收获时,他家的玉米棒子个大粒满,亩产达到了近1300斤,比他十年来的最高产量还多出400斤。
复合肥虽然单价可能比尿素高,但它的肥效可持续2-3个月,减少了施肥次数和人工成本。 尿素肥效只有1-2周,属于速效肥,需要频繁追施。
不同的作物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肥料配比。 例如玉米在拔节期需要快速补充氮素,此时使用尿素效果较好。 而在大喇叭口期则需要兼顾氮磷钾,此时使用复合肥更为合适。
白菜的种植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。 施用尿素的白菜初期生长迅速,但后期出现叶片发黄、生长迟缓;而施用复合肥的白菜整体生长稳健,叶片厚实,病虫害发生率低,最终产量和品质均优于尿素组。
对于萝卜这种根茎类作物,施肥配方更为关键。研究表明,萝卜膨大期需要大量钾肥,钾肥与钙肥配合使用可提升产量23%。
在山东寿光的实验中,单用尿素的萝卜空心率达3.2%,而使用复合肥的萝卜空心率控制在0.8%。
大蒜种植也是如此。 河北邯郸的李大哥单施尿素,蒜苗前期长得旺,但抽薹后叶子发黄、蒜头小,亩产比用复合肥的邻居少了100多斤。 这是因为氮肥过量、磷钾不足,导致大蒜“头重脚轻”,后期脱肥。
有经验的农民会把复合肥和尿素结合使用。 比如基肥用复合肥,追肥用尿素,这样既能保证作物全生育期的营养需求,又能快速补充氮素。
这种搭配方式就像给人提供既均衡又及时的饮食,不会出现营养失衡。
张大爷的经历不是个例。 许多农民长期习惯使用尿素,因为它见效快、价格低、使用顺手。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,作物的高产需要均衡的营养供应。
农技员老王指着张大爷地里的土壤说:“长期单用尿素,土壤中的磷钾元素会逐渐消耗,导致土壤贫瘠化,影响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动。 ”
复合肥的施用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结构,长期施用有利于土壤培养。
不同的土壤条件也需要选择不同的肥料。 对于土壤贫瘠或氮素缺乏的地块,适量施用尿素可以快速补充养分;而对于土壤养分较为均衡的地块,复合肥是更好的选择。
在干旱或雨水过多的季节,尿素的流失风险增加,此时应考虑使用养分释放更为稳定的复合肥。
看着金灿灿的玉米堆,张大爷直拍大腿:“十年了,要是早点知道这个道理,我能多收多少粮食啊! ”
他现在明白了,用肥就像吃饭,不能偏食。庄稼需要什么,就补什么,这才是增产的关键。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公司-广东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