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洛阳关林,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,是安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灵首之地,虽然历经千年沧桑,但关林一直是人们朝拜关羽、祈求平安的重要场所。在这里,关羽的英灵得到了永恒的安息和尊崇。
洛阳关林的起源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冬末,凛冽的北风如刀割般掠过荆州大地。在那个岁暮天寒的十二月,历史的长河悄然转向,关羽将军的青龙偃月刀在麦城郊外最后一次映照出凛凛寒光。时光仿佛在这一刻凝结,建安年号的最后一页正被血色浸染,英雄末路的悲歌与岁末的朔风交织,在华夏大地上久久回荡。,孙权偷袭荆州,关羽败走麦城,不幸身亡。次年的春天,孙权为了避免刘备的报复,将关羽的首级传送至洛阳曹操处。曹操识破了孙权的计谋,又对关羽的为人十分敬慕,于是将计就计,追赠关羽为荆王,并刻沉香木为身躯,以王侯之礼将关羽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之地,同时建庙祭祀。明朝万历年间,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,扩建后的关林庙成为了朝拜关公的重要场所。清朝时期又多次对关林进行敕封和修建,使其逐渐形成了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,被誉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。
五虎上将武圣关羽
关羽,东汉末年的名将,字云长,本字长生,河东郡解县(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)人。他自幼喜好《左传》,因事逃亡至涿郡,与刘备、张飞结为异姓兄弟,共同起兵,镇压黄巾起义,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。刘备夺取徐州后,关羽被任命为下邳太守。建安五年(200年),曹操东征刘备,关羽兵败被俘。尽管身处曹营,但关羽依然心系刘备,曹操的厚待并未能改变他的忠心。在官渡之战中,关羽诛杀颜良,解白马之围,立下赫赫战功,受封汉寿亭侯。得知刘备的下落后,他毅然决定离开曹营,前往投奔刘备,依附于荆州牧刘表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取得荆州,刘备率众南逃,关羽与之共至夏口。赤壁之战后,关羽参与攻取江南诸郡,被任命为荡寇将军、襄阳太守。刘备平定益州后,关羽都督荆州诸军事,成为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将领。
建安二十年(215年),关羽与孙权因荆州问题产生矛盾,他驱逐了孙权所置的长沙、零陵、桂阳三郡长官,引发了孙刘联盟的破裂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刘备称王,关羽被封为前将军,他围攻樊城,水淹七军,斩杀敌将庞德,威震华夏。但好景不长,面对名将徐晃的进攻以及孙权的偷袭,关羽败走麦城(今湖北当阳县),同年十二月与儿子关平一同被吴军俘杀牲。
关羽去世后,他的忠义精神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。民间尊他为“关公”,历代朝廷也多有褒封。清朝雍正时期,关羽更是被尊为“武圣”,与“文圣”孔子地位等同。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关羽名列“五虎上将”之首,使用青龙偃月刀,形象威武,深受读者喜爱。
建筑群塑像墓碑
关林内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,关羽的塑像和墓碑。关羽的塑像多以坐像或立像形式出现,栩栩如生,庄严威武,矗立在正殿或其他重要位置,展现了关羽的英勇形象。关羽的墓碑上刻有关羽的生平事迹和封号等。
千秋鉴楼,位于建筑群的最前端,又称戏楼、舞楼,是民众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。该建筑重檐楼阁,设计精巧,构筑绝妙。其前台为歇山式,后台为硬山式,这种巧妙的结合在全国都极为罕见。乾隆皇帝曾亲题“千秋鉴”匾额。
大门,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。为五开间三门道硬山两坡式建筑,中间的大门上有四个八棱柱,绘有牡丹、葵花等图案。单门上镶刻着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钉,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最高品级的标志,彰显了关羽的崇高地位。大门外两侧为八字墙,分别篆写“忠义”“仁勇”,概括了关羽的一生。大门楹联:
上联:汉封侯晋封王功烈著于四海
下联:唐建庙宋建陵神明存于九州
这对楹联概括了关羽从汉末被封为侯,到晋代被封为王的历史地位,以及唐代建庙、宋代建陵的纪念方式,彰显了关羽的功绩和神明之位。
仪门,建于明万历年间。慈禧太后的御笔“威扬六合”匾额悬挂于此,散发着皇室的威严。
该门原为关林大门,清代新修大门后,改名仪门。梁架、斗拱粉饰华丽,红柱擎立,梁、檩上绘以黑白龙纹图案,额坊外侧用红、黄、蓝、绿等色彩绘三国故事画及花鸟画。仪门楹联:
上联:义气参天日月皎
下联:忠心贯地水山长
这对楹联以天地日月、山水为喻,赞美了关羽的义气和忠心,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。
拜殿(启圣殿),位于正殿之前,为正殿的附属建筑。为五开间六檩前廊卷棚式结构,“启圣殿”内供奉有“关圣帝君”坐像,以及周仓、关羽、关平等人的塑像,是每年春秋诞三祭关羽时百官僚属的谒拜场所。拜殿(启圣殿)楹联:
上联: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
下联: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
这对楹联巧妙地运用了关羽的形象和事迹,上联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和忠心耿耿,下联则表达了他对历史和天地的敬畏之心。“赤面秉赤心”:描述关羽红脸赤心,象征其忠诚无畏。
正殿(平安殿),关林的中心建筑。
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建筑,用柱48根,其中16根绕殿东、西、北三面,承载飞檐,使殿檐外伸,如燕展翼。角柱石础雕刻细腻华美。正殿前壁为门窗,屋顶为绿色琉璃瓦,屋脊两端正吻为龙头,内套一盘龙,吞口也是龙口,张嘴衔脊,非常生动。正殿(平安殿)楹联:
上联:五虎上将威名赫
下联:一代忠良万古扬
这对楹联赞誉了关羽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威名,以及他作为一代忠良的永垂不朽。
春秋殿,关林的最后一座殿宇。
特点:平面布局呈“凹”字形,五开间硬山式建筑。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,故称“寝殿”。檐下昂头外伸,刻以龙首,气势非凡。春秋殿楹联:
上联:神游上苑乘仙鹤
下联:魂归洛邑伴龙眠
这对楹联描绘了关羽神游上苑、魂归洛邑的传奇故事,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仰。
石牌坊与林碑亭
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装饰作用,还承载着对关羽的敬仰和缅怀之情。石牌坊巍峨耸立,林碑亭内立有龟趺座石碑一通,上面刻有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。这些著名的建筑物共同构成了洛阳关林这一古建筑群的瑰宝,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,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们对关羽的敬仰之情。
龙头柏与凤尾柏
关林大殿前月台东西两侧有两棵古老的柏树,传说是真龙真凤变的。相传每年祭祀关羽时,东海龙王和南岭金凤都会前来敬仰关羽的忠义之气,分别栖息在这两棵柏树上。龙头柏的枯枝向下弯曲,形如龙头,细小枝条如龙须;凤尾柏的树根裸露,成扇面形,环绕极密,似凤凰尾巴。久而久之,这两棵树仿佛长出了龙头和凤尾,成为关林内一道独特风景。
旋柏
旋柏生长在关林的寝殿前。树干和枝条呈旋转状生长,甚为罕见,被列为中国“三大奇柏”之一。相传关羽被封为“三界伏魔大帝”后,每当有降魔除妖任务时,他都会站在旋柏所在的位置,乘白气快速旋转升天。关羽升天次数多了,这股旋转气流化为柏树,柏树因此旋转生长,形成奇妙的旋柏。
忠义英勇的化身
关羽对刘备的忠心体现在他的多个行为之中,这些行为不仅彰显了关羽的英勇善战和忠诚守信的品质,也让他成为了后世人们敬仰的忠义化身。
桃园三结义:关羽与刘备、张飞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,誓同生死,共图大业。这一行为奠定了他们兄弟般的深厚情谊,也是关羽对刘备忠心的起点。
守义而战:在诸侯会集共讨汉贼时,关羽请战华雄,并非为了个人功名,而是为刘备争位。他大战华雄,瞬间即胜,展现了其超凡的武艺和对刘备的忠心。此外,关羽斩颜良也是为报答曹操之恩和寻找刘备,以便早日相聚,这同样体现了他的忠心与信义。
降曹不失节:关羽在保护刘备妻小失城困窘之中,虽被迫降曹,但他降汉不降曹,且提出只要知晓刘备去向,便当即辞去。在曹营期间,关羽秉烛达旦读《春秋》,护嫂名誉,始终心系刘备。一旦得知刘备的下落,他立即挂印封金,写书告辞曹操,独自保护二嫂踏上千里寻兄之路。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现了关羽对刘备的忠贞不渝。
拒绝联姻: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或要挟关羽,曾提出与关羽联姻,但被关羽拒绝。这一行为体现了关羽对刘备的忠诚,他不愿因个人私事而破坏兄弟情谊和联盟大局。
千里走单骑:关羽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,毅然决定离开曹营,保护二嫂千里寻兄。他过五关斩六将,历经千辛万苦,最终与刘备团聚。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关羽的英勇善战,更体现了他对刘备的深厚情谊和忠心耿耿。
人人顺配资-人人顺配资官网-专业配资公司-广东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